本文作者:admin

庐山景点地图(详细介绍庐山著名景点位置)

admin 04-27 15
庐山景点地图(详细介绍庐山著名景点位置)摘要: 庐山市,江西省县级市,九江市代管,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水为邻,西与柴桑区、德安县、共青城市接壤,北与濂溪区(原庐山区)相连,南与永修县湖洲...

庐山景点地图(详细介绍庐山著名景点位置)

庐山市,江西省县级市,九江市代管,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水为邻,西与柴桑区、德安县、共青城市接壤,北与濂溪区(原庐山区)相连,南与永修县湖洲相接,总面积913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庐山市辖9个镇、1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庐山常住人口为231525人。2021年,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66.21亿元,财政收入26.5亿元。

庐山市是江西省第二个以景区命名的县级市,原名星子县。五代吴杨溥大和年间(929年—935年),于庐山之南立星子镇,派兵驻守。因境内有石(即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县,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设南康军,将洪州的建昌(明析安义县)、江州的都昌、星子,统一管辖,以星子县为军治。现城区南康镇为故南康军、路、府治所在地。2016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

庐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被称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庐山成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庐山市著名旅游景点有一大瀑布(庐山瀑布)、两大峡谷(桃花源、栖贤谷)、三大名泉(天下第一泉谷帘泉、天下第六泉招隐泉、秀峰聪明泉)、四大“国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观音桥、秀峰摩崖石刻、紫阳堤)、五大丛林(秀峰寺、归宗寺、栖贤寺、万杉寺、海会寺)。

千百年来,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在此地水乳交融、相互影响,是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近千年的理学和一千数百年的禅宗兴盛区,是南天师道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所在地,是中国田园诗的摇篮,隐逸文化的典型区域。

庐山市行政区划图

城市定位:落实省市对于庐山市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长江经济带上绿色发展示范区、国际知名的文旅度假目的地、名山大湖间的风景旅游城市。

阶段目标:形成富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江西“庐山样板”。城景一体化发展的绿色转型策略和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建设初显成效,国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庐山样板”。

发展战略:生态优先,全域保障战略;城景融合,共建共荣战略;休闲引领,区域协同战略;山水营城,文化复兴战略。

主体功能区划

“双心引领、中轴带动、环带支撑、四区绽放”的空间结构。

双心引领区域旅游发展:同步打造山下综合服务中心和山上人文休闲核心,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中轴带动山上山下融合:强化双心间的道路交通联系、生态廊道渗透、产业系统融合、组织管理协同,推进庐山山上景区与山下乡镇一体化发展。

环带支撑山水资源串联:依托鄱湖大道打造贯通全域的滨湖发展走廊和滨湖景观岸线,促进山城湖的互联互通。

四区绽放特色协同功能:山上文化景观生态保护及游憩休闲区、环山休闲旅游发展区、山南基础农业及新型产业发展区、滨湖生态保护及研学旅游区。

空间结构

两区:以守护源地为目标,加强庐山生态保护片区和鄱阳湖生态保护片区保护。

两带:以生态缓冲为目标,依托环庐山山麓和鄱阳湖岸线分别打造环庐山保护带和鄱阳湖沿岸保护带。

多廊:以联通山湖为目标,依托山湖林打造多条生态通廊,维护景观格局整体性和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保护格局

打造基础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一乡一园”农业空间格局。

北部农文旅度假区:以云雾茶、渊明菊为特色的精品农业示范区,重视庐山云雾茶的品牌塑造,结合山水环境提供康养体验和休闲度假服务。

南部农旅融合体验区:集合标准化粮食生产、标准化畜禽养殖,以及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区域。

沙湖山生态农业区:依托鄱阳湖圩区农业优势资源,重点推进绿色产品、高效经济作物及观光农业旅游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产业园。

农业空间格局

构建“全域联动”城乡发展格局。构建“两带一环,锚固山湖”的城乡发展格局。

至203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74%左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至2035年,市域常住总人口约27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20万人。落实国家、省要求,划定全域城镇开发边界4.67万亩。形成“综合服务中心-重点镇-一般镇”的层级化城乡等级规模结构体系。

综合服务中心包括中心城区的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牯岭镇的牯岭人文休闲核心;

重点镇为星子镇、温泉镇、海会镇;

一般镇为横塘镇、蛟塘镇、华林镇。

综合型:中心城区:市域综合服务中心。

工贸型:星子镇:智能制造、工旅融合;横塘镇:高端制造、电商贸易。

旅游型:牯岭镇:观光休闲、文化朝圣;温泉镇:温泉度假、健康养生;海会镇:山水旅游、教育培训。

农贸型:华林镇:田园景观、石材加工;蛟塘镇:商贸交易、非遗传承;蓼南乡:生态种植、自然观光;沙湖山:湿地保护、候鸟观赏。

城乡发展格局

一主一副促发展,一轴两带联组团,三园三区融自然。

一主一副:集历史文化体验游览、娱乐休闲、旅游服务、交通集散为一体的老城旅游发展核;集旅游观光、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西部旅游服务中心。

一轴两带:环庐山联动发展轴;文化休闲体验带、滨湖景观游憩带。

三园三区:庐山诗画田园、玉京山生态园、石雕公园老城区、峰德新区、神灵湖新区。

中心城区用地结构

擦亮庐山旅游金字招牌,发展高质高效新型工业,打造特色彰显农业产业,构建具有庐山特色的“两带四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两带:滨湖文创智造产业带:沿鄱阳湖发展文化创意与特色加工产业集群;山南生态文化休闲带:依托山南优势特色资源打造休闲度假产业集群。

四区:庐山自然文化旅游片区:依托庐山自然文化资源,发展观光休闲、特色体验、文创娱乐、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片区:依托南部乡镇特色农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旅游化;特色工贸产业片区:以横塘镇为主打造“旅游+工业+物流”产业集群;高新科技制造片区:依托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园区。

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全域构建四大主题板块区域,对应打造四类旅游产品体系:悠学圣地、悠远史诗、悠闲自得、悠质科普。

四类旅游产品体系

健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素体系:

文物古迹:严格保护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1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应登记并公布为文物保护点。加强古树名木的普查、挂牌和标示。

历史文化街区:严格保护2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牯岭街历史文化街区和西宁街历史文化街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严格保护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抢救和保护代表庐山市地方文化的历史记忆、营造技艺、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确各要素保护范围与保护要求:以全域全要素出发,构建“文物保护单位、潜在文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保护线体系,对接相关保护规划和规范文件,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

落星墩

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以九绕高速、都九高速为主体,构筑“一横一纵”的区域对外交通体系,紧密对接昌九发展通道、昌合宁通道。

合理选址布局轨道交通:推进庐山站市级交通枢纽建设。远期对接九江市规划方案,合理选线布站环庐山轻轨,充分发挥轻轨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构建庐山市快速交通圈:不再新增高速,基本形成 “一纵一横三点”高速网络。规划G532国道联络线对接昌九发展大道,加强庐山市南部的对外联系;强化S212与福银高速、九江庐山机场的衔接。

充分发挥滨湖水运优势:优化神灵湖码头,远期疏解货运功能;全域新建5处旅游码头。建设星子港沙山作业区,做好与疏港公路、沙山出入口的衔接。

强化干线支撑:新建鄱阳湖大道、温庐公路;提升环庐山公路,适时推动其改线以分流过境交通。

加密支线脉络:加强山上山下、各乡镇联系;推进“村村通”道路建设。

打造“二主五次”交通廊道:“二主” ,即滨湖廊道、环山廊道;“五次”,即S213、X240、横温公路-鄱蛟公路、G532、归蓼公路。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到2035年,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养老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以构建“山湖联系的通廊、城景融合的纽带、主客休闲的平台”为抓手,强调区域协同渗透,强化绿地增量提质。建设以”区域公园、城市公园、片区(镇级)公园、社区(村级)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结合景区入口广场建设城景融合区域,打造安全、绿色、魅力的风景旅游城市。

阅读
分享